近日,京東披露2024年財報,實現遠超市場預期的增長與利潤修複。2024年全年收入達11588億元,同比增長6.8%,創曆史新高;淨利潤414億元,同比大幅增長71%。
其中,第四季度表現尤為亮眼,營收增速回升至13.4%,淨利潤同比增長191%,創下三年來最快增長。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消費回暖、家電“以舊換新”政策刺激(覆蓋手機、平板等12類產品),以及成本控製和運營效率優化。
按業務板塊來看,全年商品收入同比增長6.5%,其中四季度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收入同比大增15.8%(達1741億元),日百品類首次單季破千億(1068億元);服務收入增速達8.1%,物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.5%(四季度393.7億元),但平台及廣告服務增速放緩至12.7%。
全年自由現金流顯著增長,四季度經營現金流達249億元,同比提升27%。公司宣布派發每股ADS1美元股息(總額約15億美元),並持續推進5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,顯示對盈利能力的信心。
業績大增的背後,京東通過自營物流和供應鏈優勢,將家電補貼政策轉化為市場份額提升。四季度家電補貼帶動3C品類增長15.8%,並通過高頻日百品類(連續四季雙位數增長)擴大用戶粘性。營銷開支同比增加28.4%至168億元,主要用於強化“低價+優質服務”心智。京東物流四季度收入521億元,同比增長10.4%,全球倉網和航空網絡建設提速。
技術方麵,全年研發投入170億元,累計近1400億元,重點投入AI優化供應鏈和倉儲效率。京東言犀率先完成大規模產業實踐,“多模態交互式數字人關鍵技術及產業應用”獲得2024年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唯一特等獎。京東雲上線DeepSeek產品,推出“開發訓練+場景應用”雙引擎一站式平台等,AI技術在零售、物流、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。
京東集團員工總數約為57萬名,加上兼職員工和實習生等,京東生態係統下的人員總數約為67萬名。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,人力資源總支出達到了1161億元,且超2萬名京東客服在2024年經曆了兩次漲薪,體現了公司對員工的重視和投入。
與此同時,京東也麵臨部分挑戰與隱憂。
一方麵,新增長曲線尚未成型,新業務收入四季度同比下降31%(47億元),全年虧損近30億元,外賣業務仍處早期投入階段,麵臨美團、餓了麽的履約成本與用戶習慣壁壘。盡管京東以“0傭金”和騎手社保差異化競爭,但單量規模有限(部分商家日單量個位數),長期需驗證補貼退坡後的留存能力。
另一方麵,電商主戰場競爭加劇,拚多多低價策略持續分流低線市場,抖音電商GMV已超3.5萬億(京東約3萬億),京東客單價雖高但用戶增速放緩。阿裏Q4淨利潤增速333%(高於京東),兩者在核心品類上均麵臨份額爭奪壓力。
當前京東估值修複仍存不確定性,TTM市盈率約11倍,雖高於拚多多(市銷率7倍),但顯著低於美股科技股(25倍)。市場對其能否通過“消費複蘇+技術賦能”實現估值收斂仍存疑慮。
2025年國補政策擴圍至“12+N”類商品,一季度筆記本電腦等品類已顯現增長潛力。京東計劃繼續圍繞“用戶體驗、成本、效率”三要素投入,但需平衡低價策略與利潤空間,並在外賣、全球化等新戰場證明“多線作戰”的可持續性。
若核心品類增速穩定(如家電滲透率提升)、物流利潤率改善,京東或成為消費複蘇周期中的核心標的。
京東短期受益於政策紅利與運營優化,但中長期需突破“重資產模式增長天花板”,在低價競爭與技術轉型中尋找新平衡點。投資者需重點關注2025年Q1用戶活躍度、外賣業務進展及研發投入轉化效率。
(注:本文結合AI工具生成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市場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)